假肢一般能使用多久
這與患者的年齡、體重、生活習慣、生活環境、工作種類、運動強度等多方面因素有關,不可一概而論。
一般來說,初次安裝者因殘肢情況尚不穩定,肌肉進一步萎縮、消腫,短則數月,長則一年半載,很可能會出現殘肢與假肢接受腔的不吻合。當不吻合導致的殘肢與接受腔之間的間隙小時,可在殘肢上適當套上襪套,以填補空隙。當間隙繼續加大,影響正常穿截使用時,則需對接受腔部件進行更換,以免傷害殘肢。
同樣,對于活潑好動,生長發育快的兒童、青少年患者,也會因殘肢的不斷變化需要在年長發育定型前更換多個接受腔部件。另外,由于他們身高、體重的不斷發展,在生長發育定型前根據需要還須更新多具假肢。
一般成年患者在更換一次接受腔后,只要保持穩定體重就不再需要因接受腔與殘肢不吻合而更換接受腔部件了。
患者如果體重大、運動多、勞動強度大,則其假肢的使用年限也相對較短些。按照國內行業協會的統一規范,通常將一具假肢的安全使用年限理論值定為 3~5 年(指主體關節件,不包括手頭、腳板、外裝飾部份等),若采用較好的關節配置,這一理論值還可以延長,是一種雖有保守之嫌,但卻是客觀的負責任的態度。任何機件都會磨損,都有疲勞極限,更何況是結構尺寸小,每天又隨高強度高頻率的彎曲、扭轉、剪切、沖擊、磨擦等綜合外力作用的假肢。違反這一客觀規律,承諾長期的使用年限甚至低成本來兌現承諾,就是一種短期的作秀行為,其承諾本身就是不長久的。這是目前國際最先進的假肢機構都不會承諾的,也是每一個以誠實為原則的假肢機構所不會承諾的。